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3月17日
河南科技界又发生一件大事儿
——超短超强激光平台
正式在河南开工
为科研人员又添加了一柄科研探索的利器
它的独特之处还在于:
这是河南省谋划建设的
首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超短超强激光实验装置为何如此重要?
记者梳理发现,2022年1月6日在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王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开工建设超短超强激光实验装置等。
3月1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明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22年重点工作责任单位的通知》提到,开工建设“超短超强激光实验装置”等。
3月14日,河南省发改委出台的《河南省扩大有效投资十条措施》中,强调抓好重点领域项目建设,推进超短超强激光平台等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超强超短激光可用于打造肿瘤治疗“质子刀” 图源:解放网 )
科技强国的重要举措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指通过较大规模投入和工程建设来完成,建成后通过长期稳定运行和持续科学技术活动,实现重要科学技术目标的大型设施。
通过建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幅提升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能力,有力推动基础前沿研究和综合交叉探索,可以为我国高新技术研发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提供重要的平台和关键的手段。作为国家科研基础设施水平和装备制造能力的集中体现,世界各科技强国争相投入。
也因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成为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的关键。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起步较晚,设施的整体水平和取得成果与世界科技第一梯队国家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适度超前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提高共享水平和使用效率”,体现了我国科技向原始创新大步迈进,也体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
2020年,国家发改委已布局55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早期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主要分布在北京,2010年以来,上海、深圳、合肥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开始大规模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其他地区也在积极开展项目预研,纷纷投入到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的角逐中。
截至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布局建设55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其中,上海建成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达14个,全部位于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目前,已建成(含试运行)8个、在建6个,涵盖光子、物质、生命、能源、海洋等多个前沿科技领域,设施数量、投资金额和建设进度均全国领先。
合肥也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合肥市发改委副主任、合肥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程宗好介绍,合肥目前规划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1个,位居全国前列,建设一批国字号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合作共建了26个新型研发机构。
河南将建设七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图源:郑州大学网站)
记者梳理发现,近几年湖北、山东等省也开始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赛道上发力。河南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也不能在这一领域落后。
《河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和一流创新生态建设规划》中提出:“十四五”期间我省要创建1个国家实验室(基地或分支机构),新建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7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河南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也提到: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推进超短超强激光平台、量子信息技术基础支撑平台、交变高速加载足尺试验系统、智能医疗共享服务平台、优势农业种质资源库、国家园艺种质资源库、智慧灌溉技术创新平台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我省布局实现零的突破。
有行业人士认为,“超短超强激光实验装置”作为河南省谋划建设的首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可以看做是河南省未来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首个“后备力量”。
2021年12月,在省委宣传部“奋进新征程 中原更出彩”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河南将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新一代正负电子对撞机预制研究,推动超短超强激光平台(超短超强激光实验装置)项目早日开工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河南省布局建设。
如今,“超短超强激光实验装置”已经走出了第一步,下一个会是谁?让我们拭目以待。
楼阳生在超短超强激光实验装置项目 开工仪式上强调 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科学研究能力水平 王凯出席 楼阳生代表省委和省政府向超短超强激光实验装置项目的开工建设表示祝贺,向清华大学、郑州大学以及参与筹划建设的专家学者和有关单位表示感谢。他指出,超短超强激光实验装置项目开工建设,是我省科技创新发展上又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喜事,标志着我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要抢抓前沿领域发展竞争的战略主动,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技创新起高峰,在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贡献河南力量。 一是锚定一流目标,打造科研平台。立足河南、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以实现超短超强激光技术自主可控发展、基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目标,将激光实验装置打造成为产出重大原创成果、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的战略科技力量,同时围绕未来前沿领域、优势特色领域,超前谋划、重点储备、梯次培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带动我省综合科技实力和影响力明显提升。 二是强化建设管理,打造精品工程。牢固树立一盘棋意识,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运转,确保主体工程按期高质量完成,成为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前瞻性推进人才团队和机构引进、培育,使人才团队建设与实验装置建设协同配套、同步完成。 三是坚持引育并举,打造人才高地。用好超短超强激光实验装置这棵“梧桐树”,创设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刚柔结合、以用为本,吸引集聚更多顶尖人才团队、优秀青年人才,注重在创新实践中不断发现培育造就人才,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推行人才一站式、“保姆式”服务,让科研人员安心安身、专注创新。 四是注重基础研究,打造原创基地。发挥好超短超强激光实验装置作为基础研究平台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国家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瞄准关键科学问题和前沿技术问题开展基础科学研究,重视学科交叉和颠覆性创新,争取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 五是贯通产学研用,打造产业摇篮。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一体推进产学研用,实现“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技术应用—成果产业化”全过程无缝衔接,建立与龙头企业、社会资本深度融合的成果转化模式,聚焦重点领域开展示范应用,在新赛道上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实现弯道超车、换道领跑。 开工仪式上,省政协副主席、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介绍了超短超强激光实验装置项目建设情况及发展构想。 孙守刚、陈星、安伟、霍金花出席。